logo logo_2
CN EN

美育 | 如何欣赏不同书体的书法(二)

2022/08/18

美育 | 如何欣赏不同书体的书法(二)

荣宝斋 2022-05-21 13:19 发表于北京


中国书法有篆、隶、楷、行、草五体,这些书体基本在东汉以前就已经定型。而后的书法发展,是在这几种书体范围内风格的创造。像我们知道的颜体、欧体,是因为书家个人面貌突出,因此贯上姓氏。这里我们还应当明白文字学上的字体和书法中的书体有所区别,前者一般不研究技法风格这样的艺术问题,而纯从字体发展、字形构造角度进行研究;后者关注的是笔画、结体、章法乃至气息、格调等创造。因为古往今来的书法家,凡能在书法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必然有其独特的书法风貌,不暇一一分析。因此这里我们借用文字学的概念,对篆、隶、楷、行、草五种基本字体的书法欣赏进行一个大致的介绍。


(一)楷书
楷书是我们最为熟知,在当下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书体。唐代是楷书的高峰,楷书四大家中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三家都出于唐代,只有赵孟頫是元朝人。但楷书的作品,绝非只有唐人可以取法。魏晋时期的锺繇、王羲之、王献之,北魏的墓志,等等,都很值得借鉴学习。众所周知,楷书最讲法度,一幅楷书作品若没有法度,字形不严整,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但我们切不可只看法度规范,以为越规整的楷书越好。我们熟看碑帖就会发现,就连素来以严整著称的欧阳询也有流动的气韵在,他的点画结体也会有微妙的变化,更何况在他之前的锺、王与墓志。因此,一件好的楷书作品既要守“法”,又不可流于呆板僵化。

91439daceabb62181197cb9757151de8.jpg

锺繇《宣示表》局部               王羲之《佛遗教经》局部            王献之《洛神赋》局部

ede04d4937ad5d57db464953d0c876d0.jpg

北魏《元晖墓志》选字

33d834d69047f2ae2cb00af1451d1545.jpg

敦煌《佛说佛藏经卷》节选

61492cbc9d5bebfc50a44a27c6ac90fc.jpg


《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 · 行书》封面效果图

(二)行书
行书比楷书流动,比草书易识。历来的书法家钟爱行书的很多。欣赏行书作品应当注意气息流畅,至于字与字之间是否连接,则不是必须的。有的作品连带很多,让人眼花缭乱,但其实大部分连接都是生硬的,甚至强拉硬拽,这就失去了行书的意味。有的作品虽没有连接,但是字与字之间感觉像是涓涓细流、一曲清歌,毫无阻滞。像苏东坡的《寒食帖》,前几行相对工整,字略小,愈往后随着情感的涌动,愈加奔放,字形也变大,到“纸”字末笔超长,接下来的“君”字又那么小,虽然反差很大,但我们丝毫不会感觉不自然,反而切实感觉到书家感情的变化。这就是流畅自然、纵意潇洒的一种境界,也是行书一体的精妙所在。

 

(五)草书
有的人认为草写的文字就是草书,写得越狂野,越是好的草书。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所谓“草书不得法,神仙不可认”,草书正与篆书一样,有约定俗成的“草法”,即每个字的简化有一定的规矩,并非随意杜撰。不通草法,就像不懂篆字一样,就不能很好地欣赏草书。除此之外,草书对创作者和欣赏着的要求无疑是最高的,历史上最早的书论文献就是关于草书的,往后还有很多描绘草书之美、云龙变化的各种赞颂。如果说,楷书讲求技法多一些,那么草书则更注重抒情,而且大多是一种激昂的、浪漫的情感,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对张旭的草书有一段描写:“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可见草书在寄托情感方面的作用。一幅草书,就是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乐,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欣赏草书就是要从起伏的节奏中,变幻莫测的线条中去寻找自由浪漫的气质。

a2d4044001570151aced78b90399cb79.jpg

   皇象《急就章》局部               东汉简牍局部                                    砖刻《急就章》局部

2252fd8e4b8fb0a3ed176388e250f739.jpg

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丧乱帖》


2b6622e646c29e087b29721bbf9cd6f7.jpg

陆机《平复帖》


书法的品评与欣赏,是上千年来在不断讨论的一个命题。除了一些审美的通则,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如同石涛说的“笔墨当随时代”,欣赏也在随着时代风气而不断变化着。但是无论怎样变化,用笔、结体、章法,以及有此产生的气息与格调始终是我们探寻书法之美的入口。了解书法家,知道他简要的生平、学书师承等,对探究风格的形成有所帮助;了解书法史,这会让我们熟悉历史上各种风格的源头与分支以及彼此的关系;我们还要有一定的书写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切身感受到那些点画、文字的温度,才有可能明白美从何来。最后,借用陆游论诗的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书法的欣赏是一个人综合美学素养的体现,当我们懂得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的时候,书法的欣赏或许便不再是一个难题了。


48593cb8eadaac65f4f7e25a3f0af04b.jpg

《月仪帖》局部和《冠军帖》局部

e633c8fedb87e5f2f4c87d7cde0853a2.jpg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作者:苏轸  原文载于《书法教育》2020年第6期,有改动 
文中配图选摘自李松著《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楷书》和胡抗美著《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草书》


李松楷书欣赏


25cfc96622a4bffa1808ee4ff7ddff35.jpg

9bb4cc427415798fcbe6e1b40d11ff95.jpg

44f39c69adcaa3591097bdff7ea31ea3.jpg

图片选摘自李松著《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楷书》




胡抗美草书欣赏


42dbca8672466bbfbf10bf239f5f32ad.jpg

b9eae14bfff962072ee2d6339c0282c7.jpg

08196139961eef35951547b8ba83c15c.jpg


图片选摘自胡抗美著《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草书》



列表 > 相关推荐

黑釉(乌金釉)瓷鉴口诀

单色绿釉的鉴别口诀

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鉴赏口诀

民窑青花瓷鉴赏口诀

款识年纪鉴定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