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_2
CN EN

解析古陶瓷鉴定中的看泡,判断古陶瓷窑口与年代<王国丙老师专栏>

新闻资讯2022/08/22


 

清代时,人们就曾用放大镜来看瓷器的釉下泡,目前用40倍到60倍甚至100倍以上的显微放大镜看泡是经常的事。一部分鉴定和收藏家,用一种便携式放大镜游逛在文物市场及店铺中,可以随时从口袋中取出看瓷器的釉层和泡的状况。

看泡的学问往往不是单独的看气泡,在用放大镜看泡时,也看釉层下的胎面色度,看泡及釉层内泡的分布、色度、大小、层度,泡的密度、亮暗,泡的根能,泡顶层、泡在釉熔状态的位置,泡周围状况,色度大小亮暗的分布、炸裂,破泡的沁色、沁物、斑痕、炸裂纹路等,这些都包括在看泡的学问之中,通过看泡的大小、疏密等,可断其窑口。如,钧窑红斑内的气泡,宋代时的泡是在熔釉的旋涡之中,而后代及仿品不是这样,通过看泡,可以既断窑口又可断代。釉下的状态成为历史胎记。

定窑的泡小而多,干泡多,亮泡少,泡基本匀密。在乌金釉、龙泉釉、蓝釉的釉下一般都可找到含铁引起的红褐色泡,仿品的釉下是没有的,这是当时的化妆土内合铁引起的,以成为真伪的鉴定依据。耀州窑的瓷器上下泡不一致,大小不一,泡根部有深褐泛黑色圈座环绕,开片中无沁色,成为重要依据。看泡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鉴定中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很有必要的手段。

泡的形成过程:瓷胎的胎土或高岭土中的某些成分在窑炉渐升到高温1200摄氏度时,先软化后变生成气体挥发(蒸发),变化成其他物质后冲出胎体。在冲出胎体时要经过胎及釉层,当还原(降温)后冲出到一半和未出釉层的雾化气体就留在釉层和胎体内,在釉层内的为亮泡(也称水泡或釉泡),在胎层的就是胎泡(也称干泡)。

在高温物理作用下,胎中一些成分产生的气体冲出胎体和釉层,这是某些物质经过高温后在胎内形成气体的反应过程,相当于记录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反应过程,是高温下胎釉的熔融过程,是还原(降温)凝固过程的真实记录,胎釉中的气泡像历史依据一样凝固在胎釉当中,是胎釉在物理作用下的自然反应,是原始的胎釉在烧制过程的定格记录,这是作伪难以做到的,是科学断代、断窑口的手段之一(海峡两岸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些馆藏家及收藏家在研究中很好地利用了看泡的学问,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这些气泡的冲出不是我们通常说的水蒸气,而是可溶解盐类,如硫、木变石等物质。有些微量物质在胎和釉中,虽然它在常温下是固体,但当温度达到一定的物理量值时,就挥发成气体冲出。这些物质在低温下以固体状态存在于胎中。研究气泡的鉴定方法目前有很大发展,东欧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用200倍放大镜观察,解决了很多高古瓷的判断鉴定,使古代眼学看泡、低倍放大镜看泡得到了很大发展,传统经验在走向科学,也解决了一些问题。拜师学习是学习传统的最好办法。

目前用显微镜看泡已经发展到看胎面,看开片及其裂除状态,看火石红,看露胎的底足,看沁色,看色釉的老化,看凝聚斑痕,看古代加工、手指印记、指纹,看绘画笔路,看刀功,看接口等。看泡已成为眼学发展的巨大成就,成为鉴定瓷器中的微观技术的一种学科技术手段。有些瓷器通过看泡可达到一票否决。我们知道,任何鉴定都要强调微观上的一点一滴,失去对微观的认识,就会以假为真,使伪品成为真品,而显微镜的广泛应用能将微观放大,使我们的视觉功力更强,有更大的发现力,使眼学鉴定得到发展,扩大鉴定依据的有效范围,提高鉴定水平和能力。

看泡看到釉层下,看泡疏密小和大。

色度碎破及沁入, 层次顶根亮暗炸。

泡是烧制真痕迹, 凝固历史没有差。

练就看泡真功夫, 鉴定技术力量大。看泡用在实践中,新老断年无牵挂。

 

 

 


列表 > 相关推荐

黑釉(乌金釉)瓷鉴口诀

单色绿釉的鉴别口诀

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鉴赏口诀

民窑青花瓷鉴赏口诀

款识年纪鉴定口诀